灌封膠固化后產生氣泡因素有哪些? 如何消除灌封膠氣泡?
導熱灌封膠在電子封裝、新能源電池、工業設備等領域應用廣泛,但在固化過程中若出現氣泡,會導致膠層導熱性能下降、
粘接強度不足甚至器件損壞。思邁達結合多年技術經驗,總結以下氣泡成因及解決方案,幫助用戶優化工藝,提升產品質量。一、氣泡產生的主要原因
混合或灌注過程中引入空氣
攪拌方式不當(如速度不均、方向隨意)會導致空氣混入膠液,尤其在膠體粘度較高時,氣泡難以自然排出。
灌注時膠液流速過快或設備密封性差,也會裹入空氣。
濕氣或化學反應產氣膠體或灌封件表面含有水分、潮氣,與固化劑反應生成氣體。
部分溶劑型灌封膠在固化時揮發溶劑,若揮發速率過快,易形成氣泡。
固化條件不當固化溫度過高:導致膠液內部反應劇烈,放熱過快,氣體來不及逸出。
固化速度過快:膠體迅速交聯,粘度驟增,氣體被“鎖”在膠層內。
膠體自身特性問題高粘度膠液流動性差,氣泡難以排出;低質量膠可能因配方缺陷或儲存不當(如受潮、分層)引發氣泡。
二、氣泡的排除與預防措施
優化攪拌與灌注工藝
攪拌方式:按固定方向(如順時針)勻速攪拌,避免劇烈晃動;手工攪拌建議10-15分鐘,機械攪拌可結合真空脫泡裝置。
真空脫泡:混合后膠液置于真空環境(真空度建議0.08-0.1MPa)抽除氣泡,耗時5-10分鐘即可顯著改善。
控制環境與材料狀態預熱處理:灌封前將膠液和器件預熱至30-50℃,降低粘度并促進氣體逸出。
濕度管理:操作環境濕度控制在60%以下,避免膠體吸潮;灌封件表面需清潔干燥,必要時用異丙醇擦拭。
調整固化參數階梯式固化:初始階段低溫(如40-60℃)緩慢固化,使氣體充分排出,后期升溫加速反應。
降低放熱峰值:通過減少單次灌膠量或選用低放熱配方膠(如改性有機硅膠)。
選用適配的膠粘劑低粘度膠:優先選擇粘度低于5000cps的膠液,提升流動性。
高消泡性配方:含消泡劑的膠種可主動抑制氣泡生成。
三、思邁達技術建議
針對復雜工況,思邁達提供以下定制化服務:
工藝診斷:通過紅外熱成像分析固化過程溫度場,優化加熱曲線;
膠粘劑定制:根據器件結構、導熱系數(1-5W/m·K)及耐溫需求(-50℃200℃),調整膠體流變特性;
自動化灌膠方案:搭配真空灌膠設備,實現高精度、零氣泡封裝,適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模組等高端場景。
氣泡問題需從材料、工藝、設備多維度協同解決。通過科學選膠、精準控溫及真空輔助工藝,可顯著提升灌封質量。
如需進一步技術支持,可咨詢思邁達客服獲取定制方案。